2021年12月2日星期四

血管的比較

 血管的比較

 留意,以下列出動脈與靜脈的一般差異,有些狀況下有例外的。 

項目

動脈

靜脈

定義

血液由心臟流向組織的血管

血液由組織流向心臟的血管

血流方向

血液由心臟流向組織

血液由組織流向心臟(肝門靜脈例外)

位置

較深位置

較接近身體表面

管壁

厚度

較厚

較薄

組成

彈性組織和肌肉層較厚

兩者皆有纖維層

彈性組織和肌肉層較薄

兩者皆有纖維層

管腔(直徑)大小

較小

較大

瓣膜

沒有(肺動脈及大動脈例外)

血液內成份

氧氣

較多(肺動脈及臍動脈例外)

較少(肺靜脈及臍靜脈例外)

二氧化碳

較小(肺動脈及臍動脈例外)

較多(肺靜脈及臍靜脈例外)

養料

較多(臍動脈例外)

較少(臍靜脈及肝門靜脈例外)

推動血液流動力量

由心的泵壓運動

骨骼肌收縮,把靜脈擠壓,配合正常的瓣膜

血液流動速度

較快

較慢

血壓

較高

較低

 

相關問題:

1. 肝門靜脈的血流方向跟其他靜脈有甚麼差異?

2. 動脈處於身體較深的位置,這樣有甚麼重要性?

3. 靜脈處於身體較表面的位置,這樣有甚麼重要性?

4. 抽血時,一般會插入哪一類型血管(動脈抑或靜脈)? 為甚麼?

5. 血管壁的彈性組織及肌肉組織分別有甚麼作用?

6. 肺動脈與大動脈的瓣膜位於甚麼位置,有何重要?

7. 肺動脈與臍動脈內血液的氧氣量為何較少?

8. 臍動脈內的血液為何養料較少?

9. 肝門靜脈內的血液,於甚麼狀況下養料含量很多? 為甚麼?

10. 流經肺部後,血管(即肺靜脈)內血液以下成分有甚麼變化? 試加以解釋。

          (1) 氧氣

          (2) 二氧化碳

        (3) 養料

11. 靜脈曲張指的是靜脈變得彎曲,常出現於腳部位置。試估計其發生的成因,並說明預防的措施。

12. 如長時間坐下,腳部會容易出現腫脹。試加以解釋。並說明如何舒緩這現象。

13. 太空人長時間於無重力的環境下,面部較身體其他部位更容易出現腫脹現象。試加以解釋。

14. 靜脈抑或微血管內的血壓較低? 試加以解釋。

15. 靜脈抑或微血管內的血流速度較快? 試加以解釋。

2021年12月1日星期三

人類心臟的適應特徵

[心臟的功能]

簡單來說是: 泵血

更詳細的說法是: 能於適當時候有效地輸出適量血液至適當組織或器官。

 

適應特徵

適應說明

由心肌組成

能不停地進行較強力的收縮,可把血液送至身體離心臟較遠的位置。

左心室較右心室有較厚肌肉壁

能施加較大的力,把左心室的血液送至離心臟較遠的位置,右心室祇需把血液送至鄰近心臟的肺部使成。而且,血液速度不是愈快愈好的,太快的話,無法有效進行物質交換。

心室與心房間有瓣膜

防止心室收縮時血液由心室倒流回心房,使心室內所有的血液祗能單方向離開心臟。

肺動脈與大動脈底部有二尖瓣

防止因心臟舒張時血壓下降而導致動脈內的血液倒流回心室。

具心腱索

防止心室強力收縮時,血壓過高使二尖瓣或三尖瓣翻向心房,翻向的話,心室收縮時血液會倒流回心房,使實際輸出至動脈的血量減少。

具中隔(左邊跟右邊完全分隔)

完全分開心臟左方及右方,使來自右方心房或心室的缺氧血不會與左方心房或心室的含氧血混和,如混合的話,會使輸出至大動脈的血液內含氧量下降。

可自主進行收縮,也可受腦部控制心搏

有需要時,心臟受腦部控制,心搏率及心搏量上升,於短時間內供應更多血液至有需要更多氧氣及養料的器官。

胎兒階段時左右心腔之間有孔洞

可使來自大靜脈的含氧血及含較多營養的血液更快流至左心室,使身體能更快獲取氧氣及養料。

 

備註:

1. 留意以上是如何說明適應特徵的,即是說明為何這些特徵是重要的。

2. 亦留意,以上任何特徵的欠缺,皆會使心臟效能減弱。

3. 以上的心臟適應特徵祇適用於人類,其他動物未必擁有以上所有特徵。欠缺以上某些特徵的話代表效能較差,但效能較差不代表不適應其他生物的。例如需氧量較少的動物便未必需要如此高效的適應特徵。

4. 基本上,哺乳動物的心臟適應特徵跟以上是一樣的,不過心肌的收縮力便視乎不同生物的習性及身體構造有關。例如長頸鹿便需要一個更強力的心臟。

2021年10月27日星期三

生長素對植物不同部位的影響

 生長素對植物不同部位的影響

 


根據上圖,觀察到甚麼?

備註: 這題目考核的是觀察圖表的能力,

 建議答案:

1.      對根而言,由生長素濃度10-12ppm開始有正生長反應,於10-10ppm最高,約有30%正生長反應,於10-6ppm時開始呈負生長,至10-5ppm時最低。

2.      對芽而言,由生長素濃度10-10ppm開始有正生長反應,於10-9ppm最高,約有30%正生長反應,於10-7ppm時開始呈負生長,至10-5ppm時最低。

3.      對莖而言,由生長素濃度10-9ppm開始有正生長反應,於10-6ppm最高,約有30%正生長反應,於10-4ppm時開始呈負生長,至10-3ppm時最低。

 留意,以上的推論祗是單純把圖表的資料用文字表達出來而已。嚴格來說,並沒有作任何推論的,以下是更進一步的推論。

 1.      無論是根、芽抑或莖,皆有一個刺激生長最佳的濃度,過高或過低皆會抑制生長的。

2.      生長素濃度較高,較適合刺激莖的生長。生長素濃度較低則較適合根的生長。

3.      同一生長素濃度之下,對不同部位的生長反應是不同的,可能是正生長反應,也可能是負生長反應。

 以上的推論並沒使用具體數字(具體數字不太重要,因不同植物不同),祇是概括出觀察到的現象而已,但這些已概括的資料其實更有用,更能讓我們理解生長素對植物不同部位的影響。

 

問題: 植物細胞壁是堅固的,細胞壁屬死組織,細胞已延長的話,應該不可能變短的,那負生長代表甚麼?

 建議答案:

-          上圖中的Y軸是生長反應百分率變化。數值0是一對照組的參考點,其他生長反應是基於這參考點而定出正或負生長反應的。

-          那對照組用的是甚麼濃度的生長素? 自然是0,即對照組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