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頸鹿如何演化成長頸鹿的? (以下是建議答法,留意跟自己原來答法的差異!)
1. 有些短頸鹿出現變異,變成長頸鹿,
(註: 先出現變異,否則之後任何事情也不會發生)
2. 長頸鹿可吃到樹上的樹葉,而短頸鹿不能,競爭較少,
(註: 這是肯定的。)
3. 地面的草無法短頸鹿所需(或其他原因),導致短頸鹿數目較少,
(註: 以上原因祇是估計,可能有其他原因,因為短頸鹿跟長頸鹿並不競爭相同食物,但仍會競爭其他資源的。)
4. 長期而言,長頸鹿繁殖較多,數目愈來愈多,
(註: 如果長頸鹿繁殖率不是較短頸鹿多,亦不會取代短頸鹿。)
5. 最後,祇餘下長頸鹿。
(註: 短頸鹿最後完全消失的原因可以有很多的。)
根據以上的寫法,可總結出的演化的基本機制,如下:
1. 物種出現變異,(必定要先出現,但出現變異的原因可以是多樣的。)
2. 每個物種皆過度繁殖的,(這是肯定的,所有物種皆最大化繁殖率。)
3. 數量過多,出現競爭,(資源充足時,可能未出現競爭,但隨著數目愈來愈多,便一定出現競爭。)
4. 較適應環境會較易生存,繁殖率較高,後代數目較多,(由於不同特徵適應不同環境因素,總有些特徵是較有利的。另外較易生存至生殖期的話,便有較大機會繁殖較多下一代。)
5. 較適應環境的最終的數目會較多,取代另一物種。(但留意,反過來說,即時特徵較不利環境,但如仍能生存至生殖期的話,數目也不易大跌,未必會被完全取代,祇是數量較少而已。)
重要提示:
1. 以上機制祇說明後代出現變異,及這變異成為主要物種的原因,並沒有說明新物種是如何形成的。(何謂新物種?)
2. 以上機制亦沒有說明變異是如何發生的。
3. 以上的演化機制可套用在所有生物的演化上。
試試使用以上機制,說明以下演化的機制:
1. 抗藥性細菌是如何出現的?
2. 工業革命時,黑色的蛾為何取代了白色的蛾,成為主要品種?
3. 為何於地底水域生活的魚,眼睛會退化的?
4. 其他….
注意,任何的演化皆可套用以上的基本機制解釋,祇需要更改一些具體的狀況而已。
以下是其中一個例子的建議答法,是有關「抗藥性細菌出現的機制」:
1. 在一群細菌中,有些出現變異(突變),產生可中和藥性的物質,(出現變異)
2. 開始時,兩者皆會大量繁殖的,因此有抗藥性的細菌數目仍是較少的,(過度繁殖)
3. 如在有藥物的環境下,沒有抗藥性的細菌會較易被殺死,而有抗藥性的細菌會較大機會生存下來,(出現競爭)
4. 生存下來的抗藥性細菌會不斷繁殖,產生大量有抗藥性的細菌,(適者生存)
5. 抗藥性細菌數目會愈來愈多,取代沒有抗藥性的細菌。(完全取代)
註: 藥性愈強的話,以上過程便更易出現,因為細菌的繁殖速率極快。所以濫用藥物(例如抗生素)會更易出現抗藥性細菌。
留意:
1. 細菌進行的是無性生殖,因此大部份下一代的細菌的特性跟上一代是相同的,突變的概率很低,約1百萬分之一,但由於細菌繁殖速率很快,一天下來,已肯定不止多了一百萬粒細菌,因此一天之內一定會出現突變,祇是這突變未必一定跟抗藥性有關。
(備註: 假設細菌一小時分裂一次(其實是更快的),一粒變兩粒,一天之後,便已有1的24次方的數目了,這個數目遠大於一百萬!)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