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6日星期六

最常分類錯誤的生物

單細胞藻類

 

例子: 引致紅潮的褐藻或海洋中最常見的綠藻

真正分類: 真核細胞域-->原生生物界

誤會的原因:

1.      含有葉綠素,可進行光合作用。

-          藻存在於大海中,是地球氧氣供應最主要的生物。

2.      從前(30年前)生物分類上是歸入植物界。

-          當時的分類祇有動物及植物界。

-          但現時因為知道藻類的細胞壁成分跟植物不一樣,因此重新分類至原生生物界。

3.      坊間的科普書或其他書,有時仍把藻類歸入植物。

 

多細胞的藻類

 

例子: 在沙灘上沖上岸的大型藻類

真正分類: 真核細胞域-->原生生物

誤會原因:

1.      含有葉綠素且體積很大。

2.      坊間許多時統稱為水草(包括售賣的店舖)

-          中文所指的草,包括了幾類生物,例如蕨類(羊齒類)、藻或開花植物,但英文的話,這三類生物的名稱不同,蕨是Fern,藻是algae而開花植物的草是grass

3.      體積很大,誤會是植物。

-          但大型的藻類仍是沒有輸導組織的,但真正的水草卻有。水中的植物雖雖然不需要利用輸導組織來運輸水分,但仍具支持作用,使葉片較堅挺。

 

蠑螈

 

真正分類: 真核細胞域à動物界à脊椎動物()à兩棲動物()

誤會的原因:

1.      單憑照片,外型與蜥蜴很接近,常被誤會是爬行類動物。

-          蠑螈的特徴幾乎跟青蛙一樣,體表都是沒有任何覆蓋物的,沒毛髮、羽毛及鱗片。趾間有蹼。

-          如實物觀察的話,會發覺蠑螈是沒有鱗片的。

 

 

真正分類: 真核細胞域-->動物界à脊椎動物門-->爬行類動物()

誤會原因:

1.      許多龜都會於水生生活,又可以在陸地生活,情況與青蛙一樣。

-          但龜祇能用肺呼吸,是完全陸生的特徵,不能於水中進行氣體交換的。但青蛙有肺、口腔及皮膚,也可進行氣體交換,即使沒有空氣,也不會死亡。

-          龜產的是硬殼蛋,可於陸地上產蛋的。青蛙(或兩棲類動物)產的是卵,卵沒有硬殼,因此必須產於有水的環境,而且孵化後的蝌蚪,祇有鰓,祇能於水中呼吸。

 

鯨魚

 

真正分類: 真核細胞域-->動物界-->脊椎動物門-->哺乳綱

誤會原因:

1.      外形酷似魚,名字中又有一個「魚」。

-          中文許多時把水中生活的生物都稱為「魚」。

2.      鯨魚沒有毛髮,跟一般常見的哺乳類動物不同。

-          哺乳類最重要的特徵是具乳腺,會哺乳,而不是有沒有毛髮。毛髮主要用作防止熱能散失,視乎生物生存於甚麼環境,毛髮會較多或較少,甚至乎沒有。

3.      一般人以為鯨魚於水中生活,並不會哺乳。

-          實際上是會的。人類不易觀察鯨魚哺乳不代表沒有這行為,解剖時觀察到有乳腺便可確認鯨魚會哺乳。

 

蝙蝠

 

真正分類: 真核細胞域-->動物界-->脊椎動物門-->哺乳綱

誤會原因:

1.      蝙蝠會飛,誤會是鳥類。

-          地球上會飛的生物祇有三類: 鳥、昆蟲及哺乳。

-          絶大多數的鳥懂飛,不懂飛的極少數,企鵝及鴕鳥是例子。

-          部分昆蟲懂飛,許多也不會,很難說較多抑或較少昆蟲懂飛。

-          哺乳類動物祇有蝙蝠懂飛。

-          留意,懂飛的生物類別其實不多,許多祇是滑翔(例如俗稱飛鼠)

2.      日常我們極少近距離接觸真正的蝙蝠,最多祇是於晚上或電影中看見牠們飛行,因為以為是鳥類。

-          其實祇要真正近距離看過蝙蝠,便會清楚蝙蝠有點像會飛的老鼠,有毛髮而不是羽毛。

-          其實,鳥是視覺型動物,夜間光線不足,絶大多數的鳥類都會休息,不可能飛行的了。夜間見到會飛的幾乎肯定是蝙蝠,另外,蝙蝠可不規則地飛行,鳥類一般不可以。

 

企鵝

 

真正分類: 真核細胞域-->動物界-->脊椎動物門-->鳥綱

誤會原因:

1.      企鵝不會飛。

-          是少數不會飛的鳥類,反而是潛入海中捉魚作食物。

2.      企鵝身上看似很平滑,似乎沒有鳥類的羽毛。

-          羽毛於鳥類有兩種主要功能,一是用以協助飛行,這些羽毛一般體積很大,很明顯。人們平時常說的羽毛主要指的這類羽毛。企鵝不飛,自然不需要這類羽毛。

-          另一種是用以保暖,這些羽毛很細小及緊密,平時我們把這些叫作「羽絨」。一般鳥類胸部位置的便屬於這些,功能是用作保暖。

-          企鵝於極地生活,這類羽毛更緊密,外觀時人們根本看不到一條條羽毛,所以反而誤會了毛髮。

3.      人們幾乎從來沒有近距離觀察過企鵝,也肯定沒有親身接觸過企鵝。

-          如真的親身接觸的話,便可很容易感覺到企鵝根本上與鳥是一樣的。

 

 

真正分類: 真核細胞域-->動物界-->脊椎動物門-->爬行類動物綱

誤會原因:

1.      蛇沒有四肢,外形似蚯蚓。

-          因此常誤會是無脊椎動物。

-          蛇除了沒有四肢外,其他所有特徵皆與一般爬行類動物(例如蜥蜴)一樣。

-          蛇具脊椎(蚯蚓沒有)、用肺呼吸、產硬殼蛋等。

2.      大部分蛇的鱗片面積不是很大,身體表面滑溜,不易捕捉,令人誤會沒有鱗片。

-          但如真正觸膜過蛇的話,同學會清楚雖然蛇的表面看似滑溜,但相對魚及青蛙等生物而言,蛇的表面不可算作具黏液了。

-          蛇會蛻皮,蛻皮後,鱗片便很明顯。

 

變形蟲

 

真正分類: 真核細胞域-->原生生物界

誤會原因:

1.      單細胞生物,以為是原核生物。

-          變形蟲具核膜,屬真核細胞。

 

草履蟲

 

真正分類: 真核細胞域-->原生生物界

誤會原因: (其實通常不是誤會了其他生物,而是根本不清楚是屬於甚麼類別)

1.      具纖毛,擺動時草履蟲可移動。

2.      具葉綠素,可進行光合作用。

 

蚯蚓

 

真正分類: 真核細胞域-->動物界-->無脊椎動物

誤會原因:

1.      外形似蛇,誤會是蛇類。

2.      外形也似毛蟲,誤會是昆蟲。

-          DSE範圍內,蚯蚓或昆蟲也祇分類至無脊椎動物,而沒有再細分。

 

病毒

 

真正分類: 暫時根本不歸入生物分類系統。

誤會原因:

1.      跟細菌一樣可感染人體細胞,使人生病。許多人誤會是細菌類。

-          病毒於活細胞外沒有任何代謝反應,不會於細胞外不斷繁殖的。但細菌可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