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4日星期日

有關免疫反應

 有關免疫反應

 

以下是人體的免疫反應過程。圖示病原體不同時期進入人體後,身體內相應抗體的水平變化。


## 疫苗開始使用時,其實祇清楚以上的機制,有關真正白血細胞的反應其實並不知道的。

 

基本問題:

1.      試描述上圖的變化。

2.      試解釋上圖的變化。

3.      比較初次反應跟再次反應時抗體水平的變化。

4.      根據上圖,大概於甚麼日子身體會生病? 試加以解釋。

5.      未有免疫反應之前,身體可否殺滅入侵的病原體?

6.      疫苗免疫,基本上便是應用了以上的體內免疫反應機制。試說明疫苗免疫的原理。

7.      注射疫苗時,內裡的可能是甚麼物質?

8.      注射疫苗,無可避免會有一些副作用。試加以解釋。

9.      為何一般而言,疫苗要注射兩次?

10.  正常來說,第一次注射疫苗後多少天後才能有免疫效果? 試加以解釋。

 

進階問題:

1.      注射了疫苗,是否代表不會生病?

2.      注射了疫苗,是否代表不會把病原體傳染他人?

3.      試估計於甚麼情況下,不適宜接種疫苗?

4.      注射疫苗後,如幾天後生病,那是否代表疫苗沒有作用?

5.      不適宜接種疫苗的人,那如何可受到保護,避免感受相關的病原體?

6.      有些疫苗(例如水痘疫苗)為何祇需要注射一次?

7.      沒有不注射疫苗預防,有甚麼方法可達到相同的作用? 試加以解釋。

8.      有人說,噴鼻式的疫苗接種對經飛沫傳播的疾病有效。試估計其原理。

 

-------------------------------------------------------------------------------------------------------

基本問題:

1.      試描述上圖的變化。

: 首次感染後,經過一段時間後,身體的抗體水平會上升,然後下降至較低水平。再次感染後,身體會於較短時間內便再次產生抗體,而且速度更快,產生更多抗體。最後,抗體水平仍會下降,但下降速度較首次感染慢。

: 初次感染後,抗體水平上升至某一水平後,身體抵抗病原體的程度便較病原體破壞身體大,身體便會開始復元。

 

2.      試解釋上圖的變化。

: 初次感染時,身體要花時間辨認病原體並產生相應的抗體,因此所需時間較長。被次感染後,身體除了會產生抗體之外,也會產生記憶細胞。再次感染相同病原體時,記憶細胞可以更快辨認病原體,從而可以於更短間更快快地產生更多抗體。身體便於較短時間內含有足夠抗體殺滅病原體,因此復元時間也較短。之後,由於抗體處於較高水平,便不會再生病。

 

3.      比較初次反應跟再次反應時抗體水平的變化。

: 再次反應後,身體會於更短時間更快速地產生更多抗體,而且抗體水平下降較初次反應緩慢。

 

4.      根據上圖,大概於甚麼日子身體會生病? 試加以解釋。

: 可能於第110天。第0-1天時,病原體未繁殖較多,可能未開始破壞身體,使我們有生病的感覺。大約至第10天後,抗體水平上升至某一水平,抗體開始殺滅病原體,病原體對身體的破壞減少。由第2729日,第二次感染時,身體有短暫日子抗體水平不足以消滅病原體,因此仍會生病,但復元時間遠較初次時短。

 

5.      未有免疫反應之前,身體可否殺滅入侵的病原體?

: 可以。身體仍有吞噬細胞吞噬外來的病原體。吞噬細胞作用時,免疫反應便會開始,祇是需要較長時間產生抗體。也因此,如果病原體數目不多的話,其實人體仍然不會生病的,而且更可以引發初次免疫反應。

 

6.      疫苗免疫,基本上便是應用了以上的體內免疫反應機制。試說明疫苗免疫的原理。

: 注射含有抗原的物質,使淋巴細胞辨認,產生抗體及記憶細胞。第二次注射時,記憶細胞辨認到相同的抗原,便可產生更多的抗體,使抗體處於較高水平,真正病原體入侵時,便可較快速地殺滅病原體,使人不會生病。

 

7.      注射疫苗時,內裡的可能是甚麼物質?

: 傳統上,疫苗內可能含有已減弱的病原體(滅活疫苗)、較少劑量的真正病原體或抗原。但現時,也可能是攜帶抗原編碼的mRNA

: 留意,不同的疾病可能會採用不同的方式。也因此,傳統疫苗可能使人真正患病,雖然患病時的嚴重程度較低,因為始終注射的劑量不高,但身體本來虛弱的人便可能有較大問題。

 

8.      注射疫苗,無可避免會有一些副作用。試加以解釋。

: 傳統疫苗含有真正的病原體,雖然已弱化或已滅活,但仍可能帶有一定程度的活性。另外,除了免疫反應之外,身體本身也會對病原體的入侵進行一些代謝反應,例如提高體溫、增加黏液分泌等等。這些都屬於正常的反應,是可預期的。

還有,製造疫苗過程時會使用或加入不同的物質,這些物質可能使某些人過敏,甚至乎出現嚴重過敏反應。這些副作用,由於測試時人數不多,有時無法於測試時發現,直至於社會上接種人數很多時,才可能被發現。不同的人群對物質過敏的反應不同,例如亞洲人對花生便沒有那麼敏感,因此不同的疫苗可能應用於不同的區域。

 

9.      為何一般而言,疫苗要注射兩次?

: 第一次注射後,主要作用是使身體對相關病原體產生淋巴記憶細胞,第二次注射時,便借助記憶細胞,產生大量足夠抵抗病原體致病的抗體的水平。

: 少數疫苗祇需注射一次,原因可能是疫苗停留體內時間較長,身體產生記憶細胞後,疫苗內的物質便可引發記憶細胞產生再次反應。又或者,某些疾病日常生活中已很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已自然地出現了再次感染。

 

10.  根據上圖,正常來說,第一次注射疫苗後多少天後才能有免疫效果? 試加以解釋。

: 根據上圖,首次感染後第7天才開始產生抗體,但抗體水平不足以消滅大部分病原體的,因此起碼要多幾天,至於多少天便不太確定。但根據圖中所示,應該不會超過第14天。

但如說的是使人不會生病的免疫效果的話,那應該要待第二次注射後,抗體水平再上升至較高水平才會,大概要30天。

但留意,不生病不代表不會感染病原體。抗體的作用不是阻擋病原體入侵,而是把入侵的病原體消滅。

 

進階問題:

1.      注射了疫苗,是否代表不會生病?

: 不是。但注射了疫苗,身體應該有足夠的抗體水平,即使病原體入侵,身體已有抗體對抗病原體,因此病原體破壞身體的程度便會較少。

: 身體會否生病,除了要看體內有多少抗體或其他抵抗疾病能力之外,也要看感染了多少病原體。因為我們其實無法完全避免病原體入侵的,抗體亦不可能足夠快速地於感染位置消滅病原體,消滅病原體需要時間。

 

2.      注射了疫苗,是否代表不會把病原體傳染他人?

: 既然注射了疫苗也有機會生病,即是說體內仍可能會有病原體,因此仍可傳染他人。祇是,病原體的數量應該不多,別人即使被傳染了,也不一定生病。

 

3.      試估計於甚麼情況下,不適宜接種疫苗?

: 身體虛弱的人。因為接種後,身體仍會起反應的,例如發熱,身體虛弱的人可能無法承受身體自然的反應。另外,對藥物敏感的人也不適宜接種。

 

4.      注射疫苗後,如幾天後生病,那是否代表疫苗沒有作用?

: 一定不是! 因為注射疫苗後,身體需要多天才能產生抗體。但如要不生病,其實要起碼注射第二次才成,使身體再產生更多抗體,才能真正免疫。

 

5.      不適宜接種疫苗的人,那如何可受到保護,避免感受相關的病原體?

: 平時多注意衞生,減少感染病原體。另外,身邊的人可以接種,便不易感染不適宜接種疫苗的人。

 

6.      有些疫苗(例如水痘疫苗)為何祇需要注射一次?

: 原因可能是疫苗停留體內時間較長,身體產生記憶細胞後,疫苗內的物質便可引發記憶細胞產生再次反應。又或者,某些疾病日常生活中已很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已自然地出現了再次感染。

 

7.      沒有注射疫苗預防,有甚麼方法可達到相同的作用? 試加以解釋。

: 平時可輕度接觸病原體,例如不徹底把所有物件消毒。由於病原體數量少,可使身體產生初次反應及再次反應,從而最終的抗體水平達至足夠水平。

: 當然,實際操作上,其實不太肯定如何才算輕度接觸,尤其是一些會致命的病原體,便不適宜用這方法。但有些病原體(例如流感),致命的概率很低,我們平時不配戴口罩對談,本身便是在進行輕度接觸病原體。當然,明知對方已患流感,仍然毫無防備地對談,那便不算輕度接觸。

 

8.      有人說,噴鼻式的疫苗接種對經飛沫傳播的疾病有效。試估計其原理。

: 經飛沫傳播的病原體一般較多黏附於呼吸道的上皮組織黏膜上。噴鼻式的疫苗接種使抗體可能較集中於鼻腔的上皮組織,因此可以使病原體未真正進入身體便已消滅。

: 不過,產生的抗體最終會流入血液內,於全身運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